重磅!CDE出臺吸入制劑一致性評價標準, 仿制藥產業升級勢在必行
【來源:雪球-健識局 2019-09-29發布】
隨著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逐步深入,我國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已取得重大進展。
日前,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(簡稱“CDE”)印發通知稱,公開對《經口吸入制劑仿制藥藥學和人體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導原則》征求意見,旨在為霧化及吸入類制劑仿制藥的研發提供技術指導。
有分析人士指出,此次CDE制定經口吸入制劑仿制藥的指導標準,意味著國家對市場的監管更加專業嚴格,無疑將提高我國仿制藥的整體水平,特別是對兒童適用的霧化吸入藥市場帶來巨大影響。
對標國際成熟市場,進行一致性評價
征求意見稿發布前,國內吸入制劑尚無明確的一致性評價標準。而據健識局了解,臨床上 0-6歲兒童最常見的呼吸疾病主要推薦霧化吸入為首選治療。此類藥物上市后用藥安全性,特別是兒童群體安全留下了巨大隱患。
據《2017年國家不良反應監測報告》顯示,2017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兒童患者相關報告12.9萬份,占全部的9.9%。另據《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》指出,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因用藥安全而導致耳聾,約有7000名兒童死亡。
業內專家分析,此次CDE公布口吸入制的仿制藥標準,參考借鑒了FDA的相關評價指南,按照體外結合體內研究作為依據,一致性評價標準與國際成熟市場接軌。將藥物安全及有效性驗證前置,為兒童用藥提前上了一道安全鎖。
意見稿中,CDE總體從體外藥代動力學(PK-BE)、藥效動力學(PD-BE)、臨床終點研究等多個方面對經口吸入制劑仿制藥制定了詳細的標準。
《通知》明確,為充分評價經口吸入制劑仿制藥與參比制劑的一致性,在受試制劑與參比制劑體外藥學質量一致的前提下,一般通過體外藥代動力學(PK-BE)、藥效動力學(PD-BE)、臨床終點研究證明人體生物等效性。
事實上,經口吸入制劑的生產工藝較為復雜,還應當特別關注生產工藝和批量對產品質量可控性的影響。提供詳細的工藝開發和工藝驗證資料。
據健識局了解,早前專家即呼吁,霧化吸入制劑一致性評價標準應與FDA成熟的一致性評價標準相一致。
兒童用藥警鐘長鳴,FDA監管造就強大的仿制藥產業
事實上,上世紀國際上發生的兒童用藥安全悲劇,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。
上世紀50年代,歐洲和澳大利亞廣泛用于孕婦止吐的非處方藥——“反應停”(撒利多胺)造成了1.2萬嬰兒四肢發育缺陷。而當時的美國,因為相對嚴格的FDA監管和對兒童的特殊關注,撒利多胺并未被批準在美國的上市。
FDA對兒童群體的重視,使美國躲過了一場本該發生的災難。“反應停”事件發生后,出于對藥物災難的恐懼,美國國會在1962年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Kefauver-Harris修正案。該法案大幅提高了藥物申請的標準,在要求上市藥物在事先必須經過FDA的安全審查外,加入了新藥申請NDA必須經過有效性審查的要求。
隨后,美國又出臺了更加嚴厲的藥物監管法律法規,新藥申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厲監管,新藥審批數量也大幅下降。美國制藥業經歷了“低潮”的二十年,但又是美國奠定研發優勢,超越歐洲的二十年。
時至今日,美國已經成為全球仿制藥第一大國。毫無疑問,嚴厲的監管保證了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,促進了美國制藥特別是仿制藥行業的轉型。
明確標準,中國仿制藥產業加速升級
2012年起,我國的仿制藥開始進入“一致性評價”時代。據統計,在此之前我國有超過十萬個現存仿制藥批文。仿制藥“一致性評價”對于提高藥品質量保障安全、推動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等具有顯著意義。
面對龐大復雜的市場,如何借鑒歐美成熟市場,通過強大的監管,建立一個良性發展的仿制藥產業,并進一步提高仿制藥的質量,已經成為我國仿制藥面臨的一大難題。
一致性評價標準的進一步確定,將有望加速中國仿制藥產業的升級。有分析人士指出,此次向社會征求意見,將加速霧化吸入制劑仿制藥標準出臺,但要真正落地執行或許還需要等待時日。